池学齐 发表于 2018-8-5 16:29

转:李志林博文


截止到本周三,大盘在20天和五周均线上连续收盘了8天,出现了跃上2900点平台的势头。

但是,在特朗普连环出损招的冲击下,周三、四、五,A股连续暴跌3天,使本周上证50、沪深300、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收出4.42%、5.85%、4.62%、7.45%、6.82%、7.08%的周K线大阴线,将2周来的反弹成果全部吞没。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还创了3年的新低。

A股的跌跌不休、熊冠全球,既有外部的原因,更多的是内部原因,值得市场各方认真进行反思。

1、管理层:盲目搞扩容大跃进遭到了市场的惩罚。

谁都知道,中国股市18年不涨的根本原因是:股市资金的“进水管”(新增资金)太少、太细,甚至堵塞,而出水管(抽取资金),则太多太粗(包括大量发新股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减持)。久而久之,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越来越少,股价不断被稀释,价值中枢下移,低价股越来越多,股指越走越低,投资者被一茬一茬地割“韭菜”。

说到底,凭中国股市85%的投资者的资金不足10万元,机构投资者力量十分薄弱这一点,A股是不配从2000年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急速扩充到现在的3700家上市公司的;只有20多年的中国股市,是不配与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股市拥有同样数量上市公司的。

更确切地说,A股的管理层是没有水平、没有能力管理如此规模庞大的中国股市的,使之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更无保持A股稳定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指导思想、实力和底气。

尽管管理层打着“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的旗号,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却没有考虑:

中国股市强大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在哪里?
A股的存量到哪里去了?现在还剩有多少?
过去2年每周发10—12只新股,共发670家新股,这种中外股市罕见的扩容大跃进的根据是什么?
股权结构畸形的新股首发融资后,1—3年后,3—4倍的大小非便急不可耐地涌向市场变现,导致每年成百上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成为亿万富翁快速“极富”,而广大投资者却为此买单不断陷入“极贫”。这样的市场的公平、正义何在?
监管层规定了新股发行市盈率是23倍,为什么不同时制定大小非减持不得低于新股发行价?而让他们在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的情况下,其1元成本的原始股,照样能毫无顾忌地砸向市场,这种交易制度是正常合理的吗?
新股加快扩容节奏,真的与股指涨跌无关吗?
前几年管理层喊出的“2020年A股上市公司要达一万家”,“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世界第一”。这种盲目的扩容大跃进思想,难道不与“厉害了,我的X ”的自大论是同唱一调吗?

现在,应是管理层正视其错误指导方针引发的股市危机,拿出切实有效的救市举措,让A股回归正常轨道的时候了!

3、熊市后期:高价股风险大于指数风险。
目前的A股市场,无论是指数(除上证指数以外),还是绝大多数个股,都已跌破了2016年年初2638最低点时的水准,甚至比1849点时的股价还要低。大盘的平均市盈率也创了28年股市历史的新低,并只有美、欧、日平均市盈率的一半都不到。

但A股对利好麻木、对利空放大;反弹无力、人气全无、成交萎缩(本周有2天的成交量在3000亿以下);个股快跌,指数不断创新低。这便是熊市后期的第一个主要特征。

熊市后期的另一主要特征:此前的大牛股、强势股、绩优股、高价股、白马股、次新股等快速补跌。甚至在大熊市里还出现过基本消灭20元以上高价股的情况。

近期很多投资者忽视了熊市后期的这第二个特征,在此分别举相关个股表现例:

如次新股。药明康德从139元—75元,仅一个多月跌幅50.4%;宁德时代从95元—69元,仅8天跌幅高达29%,;工业富联从26元—16元,跌幅41%并破发;天邑股份从62.7元—30.4元,仅一个多月跌幅高达51.5%;盈趣科技从108.6元—49.3元,两个多月里跌幅达55%。

又如高价股。富瀚微从304.8元—120.1元,跌幅达61%;兆易创新从254.9元—88元,算上中间送股,跌幅也达31%;中际旭创从82元—42.6元,跌幅达52%,华大基因从262元—68.5元,跌幅高达74%;科大讯飞从74.7元—29.1元,扣除送股跌幅33%。

再如问题股。华谊兄弟从81元—6元,唐德影视从201元—8.7元,乐视网从46元—2.3元,长生生物从30元—8.2元,华大基因从262元—68.5元,跌幅高达74%,智飞生物从54元—36元,仅两周跌了33%;中兴通讯从41.4元—11.6元,跌幅达72%,并带动了整个生物医药股、制药股、影视股、通信股等整体下跌。

还有就是绩优白马股、酒类股。如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五粮液,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等。

这是因为,到了熊市后期,在绩优股、白马股中的中长线投资者,一旦被市场恐惧风险、放大风险的气氛感染到受不了的时候,行动会很坚决,不顾一切地见好就收,将盈利落袋为安,或对“黑天鹅”股及时止损。尤其是,在高价股中回收的资金量最大。而基金为了应对赎回压力,抛高价股也是回收资金,也最见效果。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是只想拿回钱,而不看市盈率、不看投资价值、不看股票的质地好坏。这是熊市最后一波杀跌者的行为,所以个股跌起来气势汹汹。

对此,笔者曾多次提醒高价股的风险,如贵州茅台,最高时800多元,40多倍市盈率,很多人仍认为很有投资价值。若大熊市来了,给它10倍市盈率估值又如何?岂不要跌到200元?殊不知,市值不到100亿、。股价只有4元多、市盈率只有4倍的光明地产,照样也不涨,那么,还有680元、32倍市盈率的贵州茅台股价,怎么能撑的住?但很多投资者还是麻痹大意了。

4、熊市后期:最佳的投资品种是有政策题材的低价股。
在上周的周评中,笔者已经提示了一群低价股“革命”(5-8连板)的新动向,本周在大盘重挫的情况下,低价股“革命”依然如火如荼、此起彼伏。直至周五,两市涨幅前3版的股票,依然是低价股唱主角。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超跌了一两年,跌无可跌,机构也吸饱了筹码。物极必反,股价遂很轻松地报复性反弹了20%—30%;

二是因为,很多低价股具有股权转让、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产业资本举牌、注入优质资产、国资改革、并购重组、转型升级的潜在题材,所以股性很活跃。

三是因为。符合政治局会议“要研究推出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的最新政策取向。

本周唯一的热点。就是新冒出的“中国进口博览会”概念。这便是“管用见效”的具体体现。政治局会议公报中专门提到“要精心举办好首届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此博览会还是在上海一年365天运转,利好是长期的。

本周活跃的进口博览会概念股有:如东方创业、兰生股份、飞力达、长江投资、上海物贸、龙头股份、申达股份、华贸物流等。有的股连续涨停,并且这些股与国资改革概念结合在一起,是具有“双重概念”的新热点,相信这类股经过调整后,行情会持续到11月进口博览会的召开。

受进口博览会概念的带动,近期上海本地的低价国资改革概念股也纷纷走强,动辄拔地而起。周四,海立股东大会表决的结果是:同意定向增发10亿元、约10%的股份,但是否决了向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增发。这样,增加了市场对控股权争夺战即将打响的想象力,周五涨停。
在本周各指数的大跌中,凡是主要持有低价的上海国资改革股、以及进口博览会概念股的投资者,在逆势中损失最小、反而还盈利不错。

但是,投资者也应注意控制仓位,逢低吸纳,低位敢于坚守,放巨量后要善于波段运转、滚动炒作、获利避险。



分享:






乐山小散 发表于 2018-8-6 11:59

一篇好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李志林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