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股手 发表于 2016-3-16 09:16

“土十条”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盛宴开启

  导读:
  "土十条"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盛宴开启
  土十条或年内落地 土壤治理盛宴开启
  环保十三五六大重点工作明确 土十条编制将加快
  环保部:今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北京设土壤监测点
  光大证券:关注土壤修复潜力
  土壤治理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土十条"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盛宴开启
  环保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政策层面的驱动。土壤修复这一环保子行业在政策方面继续向业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土壤修复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在此背景下,多家涉足该领域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十三五”期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治理修复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及开展的地域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棕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土壤修复市场空间约7869亿元。

  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这样评价土壤修复领域的现状。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明确的各项任务,并出台实施“土十条”。

  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则表示,“大气十条”、“水十条”两个文件出台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水十条”出台后,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明显加快。“土十条”的编制经历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多部委的反复协商沟通,出台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约有20多家企业从事土壤修复业务,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则增长至900家以上。”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称。

  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技术能力有显著优势的公司。“不过,行业内的主要项目签约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主要参与土壤修复的企业包括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北京建工、博世科、东江环保、铁汉生态等。”海通证券研究部环保行业研究员邓勇表示。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30%以上。因此,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信建投李俊松说。

  农业用地修复仍待挖掘
  相比于城市棕地修复,企业对农业用地修复热衷度不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近日表示,“土十条”文稿已成熟,报批后即可实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提出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确立为重点,有望消除市场对农业用地修复盈利模式尚存不确定性的疑虑。

  除盈利模式外,农业用地修复在资金、技术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土壤修复市场近年来不断成长,但耕地领域项目落地仍然缓慢”,魏丽表示,“耕地修复实施起来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处于试点阶段。”

  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告据记者,国内土壤污染超标比例达到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积、草地土壤污染超标都超过10%以上。据介绍,国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1000万公顷,占18亿亩耕地的8%以上。近年来,国家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并在湖南的长株潭地区率先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

  “我们承接的多个农田修复项目试点盈利并不多,公司此项业务主要处在培育期。通过对农田修复治理,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生产功能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从而为农田修复项目带来盈利。”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说,“耕地修复所面临的业主情况复杂,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性不同,环保意识也不同,在这方面还需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引导。”据了解,永清环保目前在土壤修复板块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城市棕地修复领域和尾矿治理领域。

  此次环境商会针对土壤修复业发展提交了《关于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的提案》,指出应加强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药剂监管。目前国内污染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为保证居民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应严格监管药剂的成分、纯度及添加量,以降低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避免导致二次污染。

  棕地修复模式相对清晰
  “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类企业涉及土壤修复行业。第一类是环保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依托技术实力转投实业。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第二类是专业土壤修复工程类公司,项目运作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如高能环境、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等;第三类是国际公司,主要通过咨询管理、分析检测方式参与国内环境修复产业,或与国内工程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如日本同和、英国ERM、美国ESD等,”邓勇介绍道。

  尽管参与主体众多,“但国内土壤修复产业总体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东方园林生态环境修复部总经理范天立告据记者,“目前只有城市房地产所带动的棕地修复发展较好。这主要是棕地修复的盈利模式相对清晰。”

  “比如,某地块地价为1万元/平方米,在这块地中央有一受工业污染的土地,政府与地产商协商达成共识,以5000元/平方米出售该地块。如每平方米土壤修复花费1000元,相当于地产商以6000元/平方米价格拿地,低于市场价。”范天立表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主要是以房地产推动,一线城市的棕地修复项目比较集中。土壤修复需要‘土十条’的引导,使行业尽快成熟起来。”

  据范天立介绍,某些棕地长期受工业生产影响,可能含有如汞、铬、铅、镉、砷、镍等重金属及多种有机物。因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棕地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有时甚至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自由相物质。“土壤修复更多被看作一项综合工程。”范天立表示,“不能单一考虑某个修复问题,应系统性考虑技术、资金和政策,更多侧重调查、风险评估等前期阶段,避免忽略项目本身的污染问题。”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分析指出,过去3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2014年行业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因为当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城市棕地修复的影响冲击较大,从而影响了全年的合同签约量。

  “2014年土壤修复签约额度为12.74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1.28亿元。”高胜达的研究数据也佐证了魏丽的分析。

  土十条或年内落地 土壤治理盛宴开启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年内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记者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目前,“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

  在资金筹集方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可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不过,对于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表示,“有些企业、专家愿意炒这个事情,动不动就十几万亿、几十万亿”,“通过改变土壤的使用方式,避免污染扩散,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防治资金从哪来?
  “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而且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土壤污染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方组长、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树义介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正日趋严重,总体上不容乐观。

  王树义列举了三组数据:2014年4月全国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占超标点位的82.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弃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地区。

  另一组数据来自国土部地质调查局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调查耕地将近14亿亩,占20亿亩耕地的68%。调查结果显示,8%的耕地是受到污染的。

  第三组数据来自地球化学探索杂志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清洁土壤为60%,次清洁土壤近30%,污染土壤2.6%。

  王树义说,土壤资源是人类食物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95%的食物全部来自于土壤。中国是13亿人口大国,同时意味着它是粮食消费的大国,目前土壤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不断下降。

  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介绍,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而这些地区正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无论是直接的土壤污染,还是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终对动物和人造成危害。”

据记者获悉,近年来,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着手开展《土壤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编制,并着重开展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资金机制专项研究。

  研究发现,与水、大气等环境问题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更为有限,目前尚未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

  该研究小组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大多已建立土壤污染治理的稳定投入机制。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拉夫运河事件”,颁布了《超级基金法》,用于解决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问题,支持责任难以认定的受污染土壤修复。

  “超级基金”初始基金为16亿美元,主要来源是对特定化学品(每吨征收0.22-4.87美元)、石油(每桶征收9.7美分)征收环境税。这笔税收占整个资金来源的86%,其余14%由美国政府财政划拨。

  《超级基金法》规定,对于任何排放或可能排放危险废物的设施,其有关责任方应当对清除污染承担责任。这项法律以追溯既往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包括土地、厂房等在内的不动产污染者、所有者和使用者所需承担的责任。美国政府根据《超级基金法》有权要求造成污染事故的责任方治理土壤污染,或者支付土壤污染治理的费用。拒绝支付费用者,政府可要求其支付应付费用3倍以内的罚款。

  土地出让收益出多少?
  研究小组介绍,在美国和俄罗斯,土地出让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分享,并且大多数国家也都遵循了“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明确提出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土地管理、土地保护、环境改善等。

  研究小组认为,在我国当前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的条件下,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有效解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的重要财政措施。

  目前,我国的土地出让收入中60%以上是拆迁征地的成本,只有1/3才是地方土地财政的净收益,即土地出让收益。

  研究小组介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分成”,不是没有先例。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按照固定或非固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了多项专项资金,比如,按照固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分别是1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用于教育投入、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非固定比例提取的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支出。

  “为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投入,建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划实施、修复工程建设等。”据研究小组测算,以2013年国土资源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土地出让收益大约为1.3万亿元。按照此规模计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即每年投入可在1500-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1.4万亿元,可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考虑到我国的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主要来自东部地区,为平衡区域间土壤环境保护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研究小组建议中央财政按照30%统筹各地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土壤污染防治资金。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土壤防治资金,会不会影响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收入?对此,研究小组的测算显示,财政收入属于公共预算范畴,而土地出让收支则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与公共预算分开核算、分账管理、专款专用。土地出让收入的变化不会对公共预算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除此之外,研究小组建议,各级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土壤污染到底该怎么治?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根据前期研究,环保部拟定了一个目标,即争取利用6到7年时间,使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在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今年环保部将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现状,尽快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但对于防治资金的筹集问题,陈吉宁表示,“之前都在讲,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十几万亿、几十万亿的投资。错了!不是这么个治理办法。”

  陈吉宁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首先应该强调的还是风险管控,通过改变土壤的使用方式,避免污染扩散,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不要讲土壤污染防治是一个全面化的大治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陈吉宁说,美国的《超级基金法》,也是该管控的管控,该改变使用结构的改变使用结构,污染的土壤尽量不用。“不能种粮的,种树行吗?不能做居民用地的,建公园行吗?”陈吉宁认为,土壤污染防治总体上是靠改变用途来解决,但同时做好监控。

  他说,将来的“土十条”在资金方面将与“大气十条”、“水十条”有很大的不同。关键是要建立终身追究制度。

  王树义也表示,从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来看,约80%以上的土壤目前还是清洁土壤,保护清洁土壤可能是目前中国最大问题,怎么保护清洁土壤不受到污染,不受到破坏,防止品质下降,这可能是解决土壤问题最基本需求。

  “目前用于治理污染土壤花费了巨大财力,有专家称保护和修复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财力分布是1比100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今天不花1块钱来保护,将来的修复就需要花100块钱。所以源头保护,使土壤不变坏为基本要求。”王树义说。

  而对于历史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王树义认为应当用特殊办法解决。“找不到污染责任人,找不到修复资金,不知道谁承担责任,不知道谁花钱修复污染,这个问题客观存在,这是应当高度关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处理土壤问题上遇到普遍性的问题。”他说,应建立清晰责任机制,明确治理修复的责任主体,同时建立专门资金基金,用于保障治理和修复的资金来源。在加强和完善土壤污染管理方面还应当建立完善土壤管理激励机制和系列措施。

  “应鼓励和支持建立‘土壤银行’。”王树义说,设立“土壤银行”不是把清洁土壤运到一个地方把它保存起来,而是将土壤价值纳入到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当中,设立土壤保护基金,以资金补助方式来刺激有机农业的发展。同时公开土壤环境信息,开通公众和社会监督检举等渠道,创新公众和企业政府合作共赢管理模式。

  环保十三五六大重点工作明确 土十条编制将加快
  11日下午,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环保部长陈吉宁在会上提出了“十三五”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并部署了“十三五”环保工作的六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打好三大战役、机制体制改革有待突破等。虽然这些艰巨任务的开展将是“负重前行”,但是陈吉宁强调,这说明环保工作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环保“十三五”六大重点工作明确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上升至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陈吉宁指出,2016年将是“十三五”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出台的一年。这也暗示了“十三五”时期环保工作在制度设计上迎来诸多变革和突破。

  据介绍,“十三五”的环保工作有六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好《大气十条》与2017年后续工作衔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加强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全面完成《水十条》目标任务;加快完成《土十条》编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污染治理与修复。同时,完善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三是切实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四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五是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大环境风险防控力度。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加强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六是以社会多元共治为路径,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环保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陈吉宁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和环保工作相关。一是我国目前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二是在去产能方面,国家已明确了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对环保工作来说,该如何有效相结合?“污染不达标的是不是可以先去掉?这也跟环保的执法布局和重点工作相关,需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去研究,如何以环保手段解决供给侧改革问题”,陈吉宁说。

  土壤战役将打响
  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中,今年土壤战役也将打响。

  对于目前媒体普遍预测的土壤治理市场投资可望达十几万亿或几十万亿的说法,陈吉宁回应称,把土壤战役理解为全面治理的过程是不准确的。

  “通过改变土壤的使用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办法。该管控的管控,该改变使用结构的改变使用结构,土壤治理总体应靠改变用途来解决。”陈吉宁表示,未来土十条的落实会跟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落实有很大区别,关键是建立终身的追究机制。

  环保部:今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1月11日,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如是表示。

  在介绍“十三五”环保总体目标时,陈吉宁介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在介绍2016年环保工作时,陈吉宁强调,要全面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媒体记者表示,《土十条》实施仍有难度,包括商业模式不清晰、土壤污染的家底不清楚、投资需求比较大等,但也到了应该出台措施的时候了。

  “十三五”环保六大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由2010年的15.6%下降至8.8%,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800万吨,累计达1.75亿吨;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比例由2010年的82.6%、12.7%提升至96%、87%等。

  “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陈吉宁介绍,“十三五”环保事业将迎来更大、更快、更好发展。

  陈吉宁介绍了“十三五”环保总体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时期需要重点谋划和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切实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环境风险防控力度;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陈吉宁要求,做好《大气十条》与2017年后续工作衔接,全面完成《水十条》目标任务,加快完成《土十条》编制并组织实施,通过三大战役,带动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政府责任。

  今年全面实施《土十条》
  按照环保部部署,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仍将是2016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陈吉宁要求,坚决治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要坚持不懈治理大气污染,开展2015年贯彻实施《大气十条》情况考核,全面推进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强化移动源污染监管,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推动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面对污染形势严峻的土壤问题,何时出台《土十条》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陈吉宁明确表示,2016年要全面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

  骆建华介绍,相比于大气和水,《土十条》实施仍有难度,比如土壤污染家底不是很清楚,土壤治理的商业模式不明晰,很多污染都找不到主要责任者,还有就是投资需求比较大,大量的治理投资资金怎么获得,会不会影响《大气十条》、《水十条》的实施等。

  实际上,此前已有专家告诉媒体记者,在2015年底,《土十条》内容已基本编制完成,未能及时出台可能是担心影响《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实施效果。

  在摸清土壤家底方面,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骆建华认为,需要进一步详查,包括规范性、密度、样品采集方式等需要更加完善,才能够较准确地掌握真实的土壤质量信息,服务于《土十条》的实施。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北京设土壤监测点
  想知道空气情况,可通过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随时查看。今后,土壤也将成为环保部门例行监测的据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将布设一批土壤监测点,目前正在进行点位的前期筛选。其中,基础点位布设将以耕地为主。

  北京将布设三大类监测点位
  北京市环保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家下一步要推“土十条”,就必须掌握土壤的“体质”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给土壤“治病”,因此土壤监测迫在眉睫。

据记者了解到,北京将布设一批土壤监测的国控点位,对土壤定期“体检”。所谓国控点,即土壤国家监测点的简称,其选址及土壤监测数据均需上报给环保部审批、考核。

  市环保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监测点位包含基础点位、特定点位和背景点位三大类,监测的土壤类型包括水源地、污染场地、耕地等。其中,在基础点位中,将以耕地为主。目前,市环保部门正在对点位进行前期筛选,筛选确定后将上报环保部。“北京会布设多少个国控点,多久给土壤‘体检’一次,还未最终确定。”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点位确定开展例行监测后,可以推演北京土壤环境变化的趋势,同时,监测数据还可以作为土壤环境预警的信号。

  监测数据是否对外公布尚未确定
  此前,北京曾多次对土壤情况进行摸底普查,但结果一直未向公众发布。

  “怕引发误解。”对此,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土壤不像大气,大气比较均匀,而土壤距离差10米,状况就可能大不一样。他表示,结果未向公众发布,原因有两个,一是大气和水有“标准”的概念,符合标准即是达标了。而土壤涉及背景值问题,有的土壤天生质量差,不是标准可以衡量的,应该跟原始的背景值相比较;其次,土壤的“不混合”性,加上当时布设点位的有限,致使土壤普查结果不能精确地反映土壤状况。

  不过,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土壤普查的相关数据,对外发布是最终趋势。至于土壤定期监测启动后,监测数据是否会定期发布目前尚未确定。

  ■ 释疑
  如何给土壤“体检”?

  “画网格”取样 定期进行体检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土壤是“10米不同质”,它的高度不混合性,决定了给土壤体检,是个技术活儿,设定的点位需包括基础点位、特定点位和背景点位三大类。

  其中,基础点位主要针对耕地和林地,属于普查性点位;特定点位以饮用水源地和污染场地等为主,是反映重点区域土壤状况及变化的特征性点位;背景点位分布在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区域,是反映长时间序列土壤质量变化情况的对照性点位。

  具体怎么操作?“用网格法。”市环保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是把土壤做个几分格,在这个格子里取样,一个监测点能表征多大范围的土壤状况,跟网格划分的疏密程度有关。

  据报道,在南京,一个监测点表征的面积大约为1亩地,会采集多份土壤样本,总重约有1斤。采集到的样本将被装在一个个塑料袋内,经过晾干、研磨、过筛、包装等步骤,最后才形成可以“体检”的样本。

  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土壤国控点位确定后,每年将选取其中的20%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5年完成一个监测循环。根据监测数据,各地环保部门需编写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报告。

  北京土壤状况如何?

  “体质”整体不错 个别有问题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的土壤调查最早以农用地为对象,主要侧重于监测土壤的肥力。为了解和掌握全国土壤情况,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土壤环境调查。

  2005年4月起,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次调查历时6年,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跟随着全国范围普查或者专项调查,北京也一次次根据国家要求对土壤摸底,“更多是‘运动式’的摸底,并不是日常的例行监测。”环保专家彭应登说。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普查结果显示,北京的土壤整体情况不错,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等都能达标,仅个别地方存问题。“比如一些刷红漆墙根附近的土壤、一些工业污染场地等。”

  记者发现,在北京每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中,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声、辐射和生态环境专项,并未见土壤环境专项。

  一位相关人士透露,北京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会以报告书的形式在环保系统内部发放。一份“2014年度海淀区环境质量报告书”显示,2014年海淀区土壤监测点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区域内的5个监测点,全年监测1次,监测项目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监测结果显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属于清洁水平。

  ■ 背景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

  近几年,空气和水污染一次次“上头条”,推动了新环保法的修订实施。目前,“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出台,而土壤污染防治“路线图”,迟迟不见踪影。另一个反复被提及的现实是,中国已有50余部关于环境污染的法规,但是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

  “相比大气和水,土壤污染更隐蔽和滞后。”一位环保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监测十分薄弱。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我国把治理土壤污染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行动计划之一,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

  声音
  土壤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尽管社会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日趋增强,但部分人对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仍缺乏认识,这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事实上,土壤是一个污染的受体,其可以综合反映该地水和大气的污染。

  彭应登说,土壤的变化不像空气那么快,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土壤监测的工作量大,技术要求也相对繁杂。未来土壤质量标准可能要修订,因为针对不同的土壤利用类型,对土壤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为何此次北京在选择基础点位时将以耕地为主,彭应登说,首先北京的建设用地很少,加上工厂和企业搬迁,工业用地在大部缩减,农业用地成为主要用地。而耕地除了作为农业生产用地,还可以作为北京的生态用地,对大气环境等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以耕地显得尤为珍贵。


  光大证券:关注土壤修复潜力
  年初,环境保护部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完善标准体系,强调反退化原则:
  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其中《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了铅、六六六、滴滴涕三项污染物限值,并新增总锰、总钴等10项污染物选测项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确定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评估的118种污染物指导值。两项标准均强调土壤环境反退化原则,即达标土壤以”更优”为目标,不应局限于达标;而超标土壤强调应启动有效的管控和修复措施。

  标准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土壤修复行业的桎梏之一,此次两项新标作为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为将要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显示了政府对大力推动土壤修复的决心。

  土壤污染状况严重,存量市场巨大:
  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调查覆盖的约630万平方公里中,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以投入资金占GDP比重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初期,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水平。根据我们估计,我国存量土壤修复市场近万亿,2015年投入资金将达400亿;未来一旦进入高速发展期,想象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
  缺乏高效的投入机制,资金来源不明是目前土壤修复难以大范围铺开的首要障碍。考虑目前耕地修复、矿山土壤修复和场地修复(建设用地修复)中,只有场地修复有一定商业利益,而其他两项均为民生工程,土壤修复的实际需求难以转换为市场需求;我们建议短期关注污染扩散防控和监测。推荐高能环境(土壤污染物隔离、防扩散技术龙头);永清环保(土壤修复示范区重点项目承建企业);天瑞仪器(土壤修复监测标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十条”望今年出台 土壤修复盛宴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