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股手 发表于 2015-11-26 08:35

“土十条”或明年落地 催生万亿级市场

  导读:
  "土十条"或明年落地 催生万亿级市场
  重金属污染防治获重视 土壤修复业迎政策红利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北京设土壤监测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地 土壤修复万亿市场有待挖掘
  环保部:加快推动制定土十条及环境十三五规划
  光大证券:关注土壤修复潜力
  土壤治理12只概念股价值解析询

  "土十条"或明年落地 催生万亿级市场
  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保风暴正在蓄势待发。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过几十稿的修改完善,征求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已经将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国务院审议,目前已经进入方案编制关键时期,原定计划今年内出台可能会延期至明年。

  “土十条”被列为今年环保部重点工作之一。记者从参与编制的专家处获悉,目前正在酝酿的方案中,包括划定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区域、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等多项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作为土壤管理和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规划,将会制定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具体“时间表”,总体上把土壤污染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监管治理和保护,土壤污染治理责任和任务也将逐级分配到地方政府和企业,争取到2020年土壤恶化情况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包括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内容。

  “因为涉及多个部委之间的协调,加上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所以方案的出台会更加慎重,目前而言,如何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土壤用途性质来分类并有效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同时更好地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比如,一些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是否应当划出永久基本农田,可能会对尚未出台的‘土十条’内容产生影响。”一位专家对媒体记者表示。

  作为土壤污染治理首个纲领性文件,“土十条”出台的背后是我国土壤污染“触目惊心”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公开资料显示,铬、铜、汞、砷等重金属成为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构成元素。全国受污染耕地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是与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治理进展缓慢,由于治理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技术门槛,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整个产业市场目前基本处于信息封闭化和竞争无序化的状态。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晓东坦言,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目前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缺乏顶层设计,治理思路不清晰;其次是地方虚增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现象严重;第三是地方资金配套缺口较大,基本上是在套中央资金。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治理和监管逐步加码,除了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外,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逐步释放。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众多资本和企业瞄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张益认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下一步除了一部分农林牧用地和工矿业场地等污染严重领域的土壤需要修复治理外,还有更多的传统产业正面对或将面临降产能、转产、搬迁或关停的现实处境,加上政府、公众和企业等对土壤污染、食物安全、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责任主体和商业模式等尚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对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数企业也是着眼于眼前利益,大家都在等待市场释放好的投资时机。


  重金属污染防治获重视 土壤修复业迎政策红利
  13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会议指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据《2014-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预测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将有望达到6.2亿吨左右,在没有重大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国内粮食仍将连年丰收。但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超过1200万吨,污染治理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有望出台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政策。

  公开信息显示,铬、铜、汞、砷等重金属成为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构成。全国受污染耕地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大部分为重金属污染。据2013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这部分耕地已经不能种植粮食。受此类污染的重点区域集中在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工业比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土壤污染由于具备潜在性、隐蔽和滞后,过去受到的关注较少,然而其危害不容忽视,并且土壤污染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修复技术的应用和经济上的高投入。在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大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已显现无疑,且近几年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将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从土壤污染防治来看,包括末端修复、源头防治和监测监管等几方面。末端修复市场主要涉及已污染土壤的修复需求,源头防治主要包括重污染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置中心和矿山油田等周边环境的保护、废水废渣的处理和农业化肥施用的有效管理等。据业内专家预测,2014年-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的总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

  天瑞仪器是国内化学分析仪器和应用软件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国内重金属检测仪器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与重金属污染的逐渐重视,重金属治理带来的检测市场将达到300亿以上,公司作为检测仪器制造商也将率先受益,迎来发展新机遇。永清环保在保持大气治理、环保热电等原有业务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收购国外IST公司及自身研发积极发展环境修复业务,目前已经掌握重金属离子矿化技术,并拥有一条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的药剂生产线,公司已经拥有湖南郴州、江西新余和江苏苏州等各地的项目经验,在政策的支持下,公司的土壤修复业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北京设土壤监测点
  想知道空气情况,可通过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随时查看。今后,土壤也将成为环保部门例行监测的据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将布设一批土壤监测点,目前正在进行点位的前期筛选。其中,基础点位布设将以耕地为主。

  北京将布设三大类监测点位
  北京市环保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家下一步要推“土十条”,就必须掌握土壤的“体质”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给土壤“治病”,因此土壤监测迫在眉睫。

据记者了解到,北京将布设一批土壤监测的国控点位,对土壤定期“体检”。所谓国控点,即土壤国家监测点的简称,其选址及土壤监测数据均需上报给环保部审批、考核。

  市环保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监测点位包含基础点位、特定点位和背景点位三大类,监测的土壤类型包括水源地、污染场地、耕地等。其中,在基础点位中,将以耕地为主。目前,市环保部门正在对点位进行前期筛选,筛选确定后将上报环保部。“北京会布设多少个国控点,多久给土壤‘体检’一次,还未最终确定。”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点位确定开展例行监测后,可以推演北京土壤环境变化的趋势,同时,监测数据还可以作为土壤环境预警的信号。

  监测数据是否对外公布尚未确定
  此前,北京曾多次对土壤情况进行摸底普查,但结果一直未向公众发布。

  “怕引发误解。”对此,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土壤不像大气,大气比较均匀,而土壤距离差10米,状况就可能大不一样。他表示,结果未向公众发布,原因有两个,一是大气和水有“标准”的概念,符合标准即是达标了。而土壤涉及背景值问题,有的土壤天生质量差,不是标准可以衡量的,应该跟原始的背景值相比较;其次,土壤的“不混合”性,加上当时布设点位的有限,致使土壤普查结果不能精确地反映土壤状况。

  不过,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土壤普查的相关数据,对外发布是最终趋势。至于土壤定期监测启动后,监测数据是否会定期发布目前尚未确定。

  ■ 释疑
  如何给土壤“体检”?

  “画网格”取样 定期进行体检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土壤是“10米不同质”,它的高度不混合性,决定了给土壤体检,是个技术活儿,设定的点位需包括基础点位、特定点位和背景点位三大类。

  其中,基础点位主要针对耕地和林地,属于普查性点位;特定点位以饮用水源地和污染场地等为主,是反映重点区域土壤状况及变化的特征性点位;背景点位分布在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区域,是反映长时间序列土壤质量变化情况的对照性点位。

  具体怎么操作?“用网格法。”市环保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是把土壤做个几分格,在这个格子里取样,一个监测点能表征多大范围的土壤状况,跟网格划分的疏密程度有关。

  据报道,在南京,一个监测点表征的面积大约为1亩地,会采集多份土壤样本,总重约有1斤。采集到的样本将被装在一个个塑料袋内,经过晾干、研磨、过筛、包装等步骤,最后才形成可以“体检”的样本。

  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土壤国控点位确定后,每年将选取其中的20%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5年完成一个监测循环。根据监测数据,各地环保部门需编写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报告。

  北京土壤状况如何?

  “体质”整体不错 个别有问题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的土壤调查最早以农用地为对象,主要侧重于监测土壤的肥力。为了解和掌握全国土壤情况,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土壤环境调查。

  2005年4月起,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次调查历时6年,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跟随着全国范围普查或者专项调查,北京也一次次根据国家要求对土壤摸底,“更多是‘运动式’的摸底,并不是日常的例行监测。”环保专家彭应登说。

  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普查结果显示,北京的土壤整体情况不错,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等都能达标,仅个别地方存问题。“比如一些刷红漆墙根附近的土壤、一些工业污染场地等。”

  记者发现,在北京每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中,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声、辐射和生态环境专项,并未见土壤环境专项。

  一位相关人士透露,北京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会以报告书的形式在环保系统内部发放。一份“2014年度海淀区环境质量报告书”显示,2014年海淀区土壤监测点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区域内的5个监测点,全年监测1次,监测项目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监测结果显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属于清洁水平。

  ■ 背景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

  近几年,空气和水污染一次次“上头条”,推动了新环保法的修订实施。目前,“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出台,而土壤污染防治“路线图”,迟迟不见踪影。另一个反复被提及的现实是,中国已有50余部关于环境污染的法规,但是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

  “相比大气和水,土壤污染更隐蔽和滞后。”一位环保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监测十分薄弱。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我国把治理土壤污染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行动计划之一,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

  声音
  土壤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尽管社会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日趋增强,但部分人对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仍缺乏认识,这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事实上,土壤是一个污染的受体,其可以综合反映该地水和大气的污染。

  彭应登说,土壤的变化不像空气那么快,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土壤监测的工作量大,技术要求也相对繁杂。未来土壤质量标准可能要修订,因为针对不同的土壤利用类型,对土壤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为何此次北京在选择基础点位时将以耕地为主,彭应登说,首先北京的建设用地很少,加上工厂和企业搬迁,工业用地在大部缩减,农业用地成为主要用地。而耕地除了作为农业生产用地,还可以作为北京的生态用地,对大气环境等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所以耕地显得尤为珍贵。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地 土壤修复万亿市场有待挖掘
  农业部27日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目标是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重点任务是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高效用水、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等。

  该规划将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相关领域发展有望提速。鸿达兴业(002002)碱性及酸性土壤改良剂已成功推向市场,近期签署了5万亩土地流转合同,进行土壤改良。永清环保(300187)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稀缺标的,目前已在湖南郴州临武地区、江西新余地区开展修复业务。


  环保部:加快推动制定土十条及环境十三五规划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6月3日在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工作启动会上表示,环保部将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难题,把建设美丽中国一步步变成现实。

  据中国证券网消息,李干杰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述了环保部“把建设美丽中国一步步变成现实”将开展的工作,包括以新环保法为龙头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全面落实“水十条”、加快推动“土十条”的制定,以及积极组织编制环境“十三五”规划等。

  一是以实施新环保法为龙头,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的步伐。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法制意识,严格环境监督执法。

  二是咬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不放松,打好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十条”,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工地严惩等关键环节,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全面落实“水十条”,坚持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的污染同治理,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的指标共考核,保护和修复水生态。加快推动“土十条”的制定,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提出保护、禁止、限制和控制的措施要求,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各方面的责任。

  三是积极组织编制环境“十三五”的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质量和总量双管控,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分行业深入推进治污减排,系统提升生态保护水平,降低重点流域的环境风险,并推动形成完善的“十三五”环境规划体系。

  四是划定并联守生态保护红线,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边界,构建包括生态功能期限、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在国家重点环境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体系,严格管控红线区的环境质量、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确闭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质不改变、资源使用不超限。

  五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做好管理体系的宏观设计,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效能,加快转变管理方式,促进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与发展政策深度融合,加速环境治理进程。


  光大证券:关注土壤修复潜力
  年初,环境保护部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完善标准体系,强调反退化原则:
  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其中《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了铅、六六六、滴滴涕三项污染物限值,并新增总锰、总钴等10项污染物选测项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确定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评估的118种污染物指导值。两项标准均强调土壤环境反退化原则,即达标土壤以”更优”为目标,不应局限于达标;而超标土壤强调应启动有效的管控和修复措施。

  标准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土壤修复行业的桎梏之一,此次两项新标作为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为将要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显示了政府对大力推动土壤修复的决心。

  土壤污染状况严重,存量市场巨大:
  2014年4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调查覆盖的约630万平方公里中,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以投入资金占GDP比重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初期,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水平。根据我们估计,我国存量土壤修复市场近万亿,2015年投入资金将达400亿;未来一旦进入高速发展期,想象空间巨大。

  投资建议:
  缺乏高效的投入机制,资金来源不明是目前土壤修复难以大范围铺开的首要障碍。考虑目前耕地修复、矿山土壤修复和场地修复(建设用地修复)中,只有场地修复有一定商业利益,而其他两项均为民生工程,土壤修复的实际需求难以转换为市场需求;我们建议短期关注污染扩散防控和监测。推荐高能环境(土壤污染物隔离、防扩散技术龙头);永清环保(土壤修复示范区重点项目承建企业);天瑞仪器(土壤修复监测标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十条”或明年落地 催生万亿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