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股手 发表于 2015-11-20 09:11

巴黎气候大会渐行渐近 全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开启

  导读:
  巴黎气候大会渐行渐近 全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开启
  2017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打开万亿空间
  外媒:中美将宣布应对气候变化新举措
  碳减排落实 环保风吹热氟化工
  发改委: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明年启动 将覆盖主要排放行业
  未来中国低碳产业总投资或超40万亿
  光大证券: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呼之欲出,技术和金融附加值最高
  碳交易产业链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巴黎气候大会渐行渐近 全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开启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已经开展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且已全部上线交易,争取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讲再度迈出一大步。

  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同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8月底,中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

  报告称,中国正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试点地区加大对履约的监督和执法力度,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

  解振华介绍,中国已经开展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进展得非常顺利,已经全部上线交易了,而且碳价也比较稳定。他同时指出,中国目前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不注重碳价格,而是要通过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碳的市场机制。“比如确定总量、配额如何分配,在交易之前如何核查交易量和排放量,因为这是要实打实地进行交易,排放量就是钱,要有非常确切、科学的核实方法,现在这些在试点中都在进行。”解振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这7个试点,中国已经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历史排放核查的指南,总量和配额分配的办法,以及交易过程中核查的一些方案和方法。另外,中国在积极考虑立法,研究起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建设并投入运行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6月18日开始,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湖北7大省市碳排放交易试点陆续展开,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测算,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至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至80亿元。

  多位专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下一步随着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成立,包括环保节能设备改造和环保服务、碳排放相关领域以及供碳捕捉服务或碳汇(造林)的相关行业将获得巨大市场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以碳排放为标的的金融创新潜力大,特别是碳排放为标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其中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也将面临机遇。


  2017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打开万亿空间
  日前中美两国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将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联合声明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预计国内碳交易市场万亿空间将被打开,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对应在A股上,环保、新能源等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当地时间9月25日,中美两国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将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继去年年底中美两国“里程碑式”的协议后,此举将再度成为中国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大步。

  在联合声明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还在此次联合声明中承诺,将严格限制公共投资流向国内外的高污染、高排放项目。

  早在去年年底,中美就已经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的相关协议,中方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此举被誉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走出积极的一大步。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公开承诺还是对外捐助,都在展示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大国责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承诺将积极影响本年年底举行的巴黎气候谈判格局,也将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提高出资水平施加巨大压力。

  碳交易市场万亿空间
  碳市场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高级形式,政府可以通过多种行政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包括行政限制、补贴、碳税费及碳交易市场等。碳市场是通过行政手段人为的创造出一个市场,其具备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够促使经济体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碳减排的任务,被理论界青睐。

  中美国达成气候减排合约,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体进入全球碳排放体系。中美气候减排的合约也是中国市场开启的一个信号,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案已经进入了加速研究的阶段,并且有可能在2016年推出,中国市场将迎来新机遇 .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欧盟占比高达92%,而欧盟碳排放总额为全球排放的10%左右。实际上,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曾一度接近1000亿欧元,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各国政府加大重视程度,未来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规模有可能再度超过万亿。

  从投资策略上看,碳交易市场与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两大领域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企业而言,会综合运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如果碳排放权价格在合理位置上的话,则能综合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

  此外,碳交易市场本身由于买卖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也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中间市场,互联网给中间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所以未来在碳交易中间出现类似彭博一样的终端可能性非常大。根据欧洲经验,场外市场占比超过40%,这为撮合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外媒:中美将宣布应对气候变化新举措
  据外媒9月25日消息,中美两国周五将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知情人士称,中国将承诺到2017年启动总量管制及配额交易的碳排放市场。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曾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到峰值,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十三五规划”中的内容预计将会有涉及如何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以及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有望进一步明确未来的低碳路线图。

  机构认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相关的制度建设以及扶持政策等将在未来逐步推进,为2016年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准备。公司方面,中电远达具备二氧化碳捕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碳交易平台,同时还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及液化装置,未来潜在市场巨大。巨化股份是国内首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氟化工企业,后期有望受益于碳排放交易试点的推进。


  碳减排落实 环保风吹热氟化工
  9月16日,环境保护部在京举办《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30周年暨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提出以生态文明为指引,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15日至1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落实中美去年签署的碳减排计划。受此提振,制冷剂供需预期进一步改善,A股市场氟化工龙头股有望迎来主题性投资机会。而在环保力度加强的大背景下,氟化工行业长期前景向好,特别是PVDF等新型含氟聚合物的市场规模增长可期,盈利预期可观。

  碳减排发力改善供需
  2015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30周年,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在京联合举行大会,纪念这一全球参与最广泛、取得显著成效的环境公约。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实现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35%的目标,仍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在保护臭氧层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会上,有关协会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工业界采用环境友好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宣誓”,签署了HCFC淘汰改造合同。

  与此同时,作为落实2014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重要行动,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15日至16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进一步见证两国不断深化的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宣布了减排计划,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去年是“声明之年”,今年将是“落实之年”。业内人士称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期间将继续与奥巴马探讨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削减氢氟碳化物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碳减排计划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减少供给,改善供需格局,支撑产品价格,二级市场氟化工板块有望迎来主题性投资机会。

  行业中长期向好
  从历史看,上一轮氟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主要源于第二代制冷剂淘汰,目前行业所处状态类似于第一代制冷剂R12等淘汰之后2006-2008年的低迷期。未来若全球就削减氢氟碳化物的达成共识,发达国家将率先削减相关产能,届时制冷剂短期可能出现明显的产能缺口,并有望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利好国内氟化工企业盈利及股价,带来新一轮氟化工牛市。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也在大力推进。随着碳减排正在成为国际共识并执行,氟化工行业中长期前景向好。

  据grandviewresearch在2015年8月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4年,全球氟化工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特别是含氟聚合物由于其耐化学性、电气绝缘、耐高温、机械强度等特点,在电子、汽车和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22年全球氟聚合物市场规模将超100亿美元。其中,聚偏氟乙烯(PVDF)比较有代表性。国内现有PVDF产能约43100吨,目前拟在建产能约94500吨,国内销售及外贸出口同比数量均有所增加。涂料级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部分,太阳能背板膜和锂电池粘结剂两类用途是PVDF树脂需求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水处理膜用PVDF树脂未来也存在增长潜力。与国外相比,国内PVDF市场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氟化工及含氟聚合物市场规模增长可期。


  发改委: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记者8月5日从发改委网站获悉,发改委表示,上半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报告,提出中国低碳发展长期路线图。

  发改委表示,将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相关配套细则。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出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标准,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功能。

  发改委还表示,将尽快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基本制度,推动形成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

  另外,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争取超额完成“十二五”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任务。完成2014年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明年启动 将覆盖主要排放行业
  继当前全国7个地区的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之后,2016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我国的主要排放行业。这是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碳市场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张昕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2015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的。

  我国政府于6月30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行动目标。根据文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经突破了令人畏惧的标志性关口,中国每年要消耗大约30多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30年有可能消耗60多亿吨标准煤,未来节能减排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

  中国石化能源环保部主任耿承辉表示,中国石化早在2011年8月已将绿色低碳正式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石化开展淘汰落后电机、低温余热利用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82项,预计实现节能28.5万吨标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1万吨。

  但与此同时,耿承辉也指出,在碳交易方面,由于交易规则不完善以及没有统一市场,中石化作为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国内生产型企业就有89个。现在26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企业分布在7个省市,游戏规则都不同,中石化在碳减排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另一方面,他表示,碳配额的计算也存在问题。有些碳配额是按照历史排放方法计算。一些先进的企业,空间就比较小。一些差的企业,空间就比较大。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像CCS或者是碳足迹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从更多的角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对此,张昕透露称,目前我国主要在7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根据工作方案,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我国的主要排放行业。目前仍处于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从三个层面开始,在政府层面,即国家的碳交易管理部门层面,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主要开展国家碳交易的机制设计。在地方政府层面,主要是组织地方开展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相关能力建设工作,包括地方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机制准备。在企业层面,强调企业开始进行能力建设。

  张昕表示,到2020年之后,我国可能会建立比较有效的相对完善的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还会尝试和国际上相对成熟的碳市场进行连接。

  据悉,此次峰会由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承办。峰会作为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在中国的预备会之一,受到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未来16年中国低碳产业总投资或超40万亿元
  2015年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如期公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
  这份INDC中,中国重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中国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在最新解读报告中指出,这意味着为实现此项目标,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产能必须达到800吉瓦至1000吉瓦(8亿~10亿千瓦),这一规模接近美国当前发电总装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认为,如果我国自主贡献目标得以实施,将引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逐步脱钩:弹性是存在的,会以越来越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取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

  峰值年争议
  针对峰值年,中外看法不一。

  “我们应将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视为减排水平的起点而非天花板。”WRI在报告中认为,有分析表明中国有可能以更低的碳强度在更早的时间达到峰值。

  在中国正式提交INDC之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的峰值年年份有多种情景设想,譬如在一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报告中就指出,中国碳排放极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峰值。

 据记者在梳理各种模型时,也发现了峰值年甚至更早的提法。

  除此之外,中国峰值年同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目标的相关性也备受外界质疑。

  邹骥在7月6日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中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如果2030年达到目标,这为中国整个排放路径符合2摄氏度升温的要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邹骥表示,国际上有一些同事质疑中国的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控制在2摄氏度升温的要求。

  经过排查全球研究中国的200多个模型结果,筛选出比较符合中国情况的约四五十个情景后,研究结论是:国际多国学者中,对中国未来排放路径存在着科学共识。邹骥表示,中国INDC的目标可以保证中国满足到2100年全球温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要求。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WRI在报告中所提出的,首先,(希望)阐明当前到2030年所有温室气体类型的排放预期及二氧化碳预计峰值水平。考虑到中国排放对于全球的重要影响,有必要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

  其次,(希望)阐明排放峰值目标的范围和覆盖面:中国未说明二氧化碳的峰值目标是否包含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海运燃料及水泥业等非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因素不能忽视。

  碳强度目标倒逼低碳投资
  距离国际新气候协议的最终谈判,仅仅剩下五个月时间了。

  目前,共44个国家正式向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其INDC,其中全球最大的三个主要排放体——中国、美国、欧盟均已提交2020年后国家气候行动计划。

  去年9月,中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将碳强度减少40%至45%的目标。

  此次,中国提出新目标,即: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换而言之,INDC可以形成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在解释中国INDC的文章中提出,无论是排放峰值目标的实现,还是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都需要增加低碳投资、提高绿色供给。

  其中,仅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一项,就需要在2016~2030年期间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太阳能装机3亿千瓦和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庞大的低碳发展产业体系。

  邹骥亦提出,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预期是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9亿千瓦左右,年均非化石能源装机从2005年到2020年的4150万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万千瓦。

  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初步估计,今后16年期间,提高能源效率、发展非化石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低碳产业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形成产业规模23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6%。

  创绿中心政研部主任白韫雯则认为,尽管中国并没有具体说明峰值点,但按照中国已推行近十年的基本气候政策轨迹可以看出,在达到峰值的过程中,每五年规划中仍应有各种包括碳强度、空气污染治理及煤控目标,以及各类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占比在内的阶段性目标。

  此次设定碳强度目标,会对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宏观经济生产起到重要影响。她表示,譬如在能源消费方面,2014年,中国国内实现煤炭产销双降;2015年前四月,煤炭消费下降。

  光大证券: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呼之欲出,技术和金融附加值最高
  作为低碳经济中间最好的一种方式,碳交易市场可以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来实现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同时也能够确保中国在未来低碳经济的新经济规则中获得国际话语权。本篇报告将会立足于国内,探讨国内的投资机会。

  低碳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转型之路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欧洲和美国在国内国际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必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碳关税将有可能出现,从而促使二氧化碳问题从气候领域进入到经济领域,欧盟对中国航空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就是一个例子。

  与其被动应对,不如利用碳交易构建的市场力量推动能源转型,帮助治理雾霾及其他大气污染,推动高二氧化碳排放的落后产能的退出。

  2016年必将推出全国碳交易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随后中美达成气候减排声明“中国要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而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单独提出“扩大碳交易试点范围”。现在箭在弦上,中国今年大概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推出《全国碳交易市场细则》,在大家所预期的配额制相关政策出台下,碳交易市场将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根据我们的测算,第一阶段市场交易额在27-50亿元,但这仅仅是现货,欧盟现货仅占到总交易量的5%,故成熟以后,碳交易大概率是一个千亿市场。

  碳金融与减排技术是产业链价值高地
  我们将产业链划分成为减排技术,减排设备,碳信用(一级、二级)及碳衍生产品几个环节,减排技术提供了减排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其所代表的相关技术和专利必然代表着高的附加价值。而基于碳金融的衍生品是对于基础产品的逐步深化过程,其技术难度也逐步提升,相应地,其附加价值也呈上升趋势。

  其他几个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但是在产业链形成初期,其利润依旧十分丰厚。

  投资标的:爱康科技(介入CCER),置信电气(全产业链布局,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服务,碳资产管理)
  风险提示:市场推出政策不达预期,配额比例不达预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黎气候大会渐行渐近 全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开启